一队后备
 
威望0 点
金钱1773 RMB
贡献值0 点
干蒸11269 笼
烧卖1095 笼
虾饺729 笼
积分485
阅读权限50
注册时间2010-6-19
最后登录2020-8-14
在线时间1182 小时
|
本帖最后由 bug24x 于 2013-1-2 09:14 编辑
zq2329575a 发表于 2013-1-2 01:02 ![]()
所以讲啦,如果姜宁于汉超班人系日本,你认为出5出到国啊?可能宜家系出面打到风生水起啦,睇到宜家既陈涛 ...
于汉超和姜宁在日本可能出到,也可能出唔到。但起码有机会踢多些比赛。也有机会更加多地上场——在养成期的时候。因为J联赛有盈利的需要,不盈利的话会给人除名的,这就要求花最小的钱做最大的事情,需要整体的足球,外援也不能大手大脚,甚至有J联赛球队靠的基本上是两个外援和亚援(相对便宜,又好用,比如以前李根镐是在J联赛),另一个非亚甚至是替补。而且J联赛有限薪的,想赚更多钱要踢出去。中超是4+1.这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
在很多年前,中国俱乐部和日韩俱乐部抗衡靠的是自己本土的球员。在很多年后,中国的外援水准高了很多,反过来说人家靠本土球员去踢球是让水平下滑,这不是掩耳盗铃吗?
甲A时代,外援也很重要,但各队都有自己的班底。现在?你要从各队挖人来凑一个班底对抗日韩球队。就算是当年高洪波带亚泰,亚冠面对当年的亚军浦项制铁两回合虽然场面下风,也能不败。小组赛不败,但是因为只出一队而没法出线。当时,靠杜震宇、王栋两个当打来打起来的亚泰打的不过也是反击。河南建业,去到日本客场是打平了,但整个态势就是给人压着攻。全中超,要凑成恒大这种规模才有本钱和J联赛、K联赛球队对攻,这样还讲J联赛水平下降吗?
中国人很喜欢树典型。整天以为典型就是代表全体。比如以前一定要设立一个经济特区,以先进带动后进的方式去做事。但日本联赛不是这样的,一枝独秀不是春,这种讲法用到中超一样合适。前面一种方式当然快,但却基础不稳,比如现在中国经济的很多求快的做法,现在都慢慢开始改。比如现在开始讲生态了,讲污染问题了。这是一种追求速度却不理某些缺陷的做法。经济发达了再来补,现在中国的污染要花多少钱治理?同理,如果中超的架构不搞好,以后还是会循环地有问题。
经济问题已经在改了,但中超呢?还是老一套,靠企业供血去谷。大连队谷过,如何?细水长流的道理在中国讲不通?
郝海东说话是很大的,郝大炮嘛。但他搞的足球俱乐部却是从低做起,一步一步来,这证明他明白这样的道理。当然,也是他没有那么多资本的问题。而恒大的老板是不是追求的是不是同一件事情就不清楚了,不过,许家印在政协中提案讲过想民间资本搞民间的职业联赛,证明他或者他的智囊们是有做功课的,放开市场的确是第一步,这一点我反而很欣赏,而不是现在他投入大手笔去搞恒大,这种其实个人认为是一种无奈而已。
PS:陈涛和赵旭日当时一直被指有超龄的嫌疑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