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足坛名宿赵达裕专访,其培养理念与恒大足校“殊途同归”?
在恒大开放日这天还有一个惊喜,就是在训练基地看到了人称“矮脚虎”的广东足球名宿赵达裕。他带领着一众十七八岁的孩子们在球队训练开始前参观了里水基地,自己也留下来观摩了随后恒大的整个训练过程。这是笔者第一次在基地看到赵达裕,当被问及此行有何特殊目的时,赵校长笑着说,“没啥特别的,这是我们学校的U18梯队,主要是带孩子们来参观一下恒大里水训练基地,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一下冠军球队、世界名帅的风采。同时也激励一下孩子们,这也是一种足球教育嘛……” 众所周知,在退役后除了客串足球比赛的评论解说外,赵达裕一直致力于足球青少年的培养,这些年也挖掘了一些好苗子,更是有自己的足球学校,所以后来大家都习惯叫他“赵校长”。随后,在训练间隙,笔者抓住难得的机会,针对中国足球当下的青训体制以及足球学校发展模式等相关问题,和赵校长有一些交流,以下为大家真实呈现整个过程的内容。
赵校长,看恒大训练有啥感受? 目前还只是准备运动,这些都一样,我们平时也是这么做的,没啥特别。 您觉得广东足球青少年培养方面目前开展得怎样?因为您一直从事这方面工作,如今氛围啊、环境啊基于全国而言如何? 近几年在你所提及的这些方面肯定都比以前好了一些! 您觉得这与恒大入主广州足球,开办恒大足校有关系吗? 这只是一方面,其实国家近几年很重视青少年培训,现在中央,包括教育部,在校园足球这块都比以往重视了。这种大力推广是正确的,目的就是先让更多的孩子从事这项运动。只有让更多的孩子都愿意踢球了,才有可能从中觅得人才嘛!先要有量,才能有质!我们以前就是太注重质,而不注重量,只想培养所谓的高精尖苗子,结果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,可挑性反而越来越少。 校长,现在平时选材还会亲力亲为吗?如果见到好的苗子会不会有特别的培训? 当然啊!会到处去看,如果看到好的,当然希望招致麾下给予更到位的培养。 是仅限于广东买还是广东之外的也会呢? 都会啊!全中国都会的,不是仅限于广东,如今的足球,早就没有地域性之说了。 您的学校是否有组队参加一些全国性质的同年龄段的比赛呢?会不会觉得比赛太少了? 有的有的,以前很少,现在多一点。 是重在参与呢?还是会适当追求一下成绩? 我们向来是不讲成绩的,只不过是给多一点机会去锻炼一下孩子们,要有一个平台给他们去发挥平时的所学所练。都是孩子,这么小要他们拿什么成绩呢?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有天赋,有更多的机会去实战比赛,才会进步,比赛就是一个平台。就算用各种方法拿了第一,如果最终没能培养出人才,也是徒劳啊! 如今恒大足校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同样作为足球学校的校长,您怎么看? 其实个人都有个人做事的办法,当然,恒大足校的诞生,让更多孩子有一个踢球的平台,我觉得是一件好事。 对恒大足校的办学理念,对他们致力于文化素质与足球技术同等重要的观点,您又是否同意? 我觉得,文化素质与体育其实根本就没有冲突!一般人都要读书,踢足球的人也不例外,这里没有冲突,也许是固有的教育体制给大家一个错觉,踢球的人不学习,没文化。其实在外国这种情况很正常,踢球和学习完全可以同时进行,并且都干得很好,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影响。 您是否希望自己学校的孩子在未来与恒大足校有更多的交流呢? 有,我们一直有交流。 是互有胜负吗?谁赢的多一点?还是根本不看重? 不看重!就是让孩子们在小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踢比赛,不仅仅是恒大,我们和广州很多体校,包括外省的球队,包括港澳的球队,都有交流。只要有比赛,我们都会多争取,多给孩子们上场实战的机会。 最后问一个题外话,对最近媒体热议的恒大《国八条》,您是否赞成?会不会觉得俱乐部越俎代庖了?毕竟这更应是足协的工作。 我觉得这完全就是俱乐部自己的一个做法。其实这也不一定就是足协做的事,每个俱乐部都可以有自己的做法,有属于自己的条条框框,只要不违反大原则,就是可以的。 您觉得它们有效吗?对恒大国脚国家队的表现有推动作用? 一定有效的,因为有东西约束他们,就比什么都不做强! 通过交流,大家可以感受到时至今日,赵达裕依然对足球充满了热情,依然热切希望在自己的手中能培养出更多优质的青少年苗子。尽管在具体的办学以及培养理念上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,但在总的出发点上,在许多愿景的追求上,笔者认为赵校长的学校与恒大足校是相辅相成的,甚至是一致的:都不轻视文化素质培养,都力求提供更多的平台,都从兴趣入手而不看重成绩……也许最终是殊途同归,也许是不谋而合,但未来有更多的交集,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,对中国足球而言,无疑都是一件有益的事。希望两所学校都能茁壮成长,为中国足球贡献更多好苗子。
|